序言
找到缺少的拼圖就是Impact Mapping
你將可以從這篇文章得到
- 開發產品簡易全貌 (著重需求探索)
- 影響地圖 Impact Mapping 概念與操作
- 探訪基礎
敏捷概述
敏捷開發的精神,可以由最就代表性 “敏捷宣言” 說起,原文如下:
We are uncovering better ways of developing software by doing it and helping others do it. Through this work we have come to value:
Individuals and interactions over processes and tools Working software over comprehensive documentation Customer collaboration over contract negotiation Responding to change over following a plan
That is, while there is value in the items on the right, we value the items on the left more.
Source: Manifesto for 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
核心精神:
- 自主管理
- 持續改進
我自己的理解是: 以人的出發思考,每個人願意發表想法、當面溝通比起工具、方法論,更能深入問題的根本(因為軟體是人在開發) 軟體是我們打造的產品,產品本身品質(可讀性、可測試性),可以更根本解決問題,因為維護文件也是成本
回歸人的本質,客戶也是人,溝通合作,取得共識,取得雙贏。最為合作底謝的合約白紙黑字必須要有, 但互相合作更為愉快。(有點類似道德和法律的感覺) 最後,接受現實,計畫永遠敢不上變化,用開放的態度適時做出調整。
Scrum
( odd-e )
Scrum 是符合敏捷開發精神,其中一種團隊開發與客戶合作的方法論。 可以圖片觀察出來,Scrum重心在開發團隊如何 Deliver Code 和如何和 stakeholder檢視產出,發現錯誤提早治療。(?)
疑問
Scrum有一股強烈假設,已經存在一個確定 Product backlog,團隊存在一個跟神一樣的Product Owner,能夠從找出真正的需求。 我們好奇在 Product backlog 誕生之前的故事,需求從何來?怎麼來?如何確定?
產品開發的 Whole Picture
我們將更大的角度看待產品開發,是由探索(Discover)與交付(Deliver) 對的產品(or服務),代表具備商業價值,滿足客戶的需求、解決痛點,並使客戶願意掏錢購買。
正確地建造產品,或者說有效率建造產品,正就是Scrum或其他敏捷開發方法的存在目的。 這邊強調一下有效率,不一定是比較快,比較準確、減少資源浪費也是一種效率(EX:花很多時間開發出客戶不需要的功能,有夠X)。
靠妖,光上面箭頭旁邊關鍵字,都是一們學問。
紅色箭頭,探索觀察如下,WorkShop時間不足無法著墨太深,於是我自己回來作點功課
-
人物誌 Persona: 從各種面寫摹寫人物角色(User),起源自戲劇對劇中角色機設定,衍生為產品設計時,設定出的Target Audience。
-
使用者旅程地圖 User Journey Map: 紀錄 User在使用產品過程的行為、心境與感受,作為修正產品依據。
- 嫁給RD 的UI Designer - User Story 和 Customer Journey Map『嫁給RD 的UI Designer』 實在寫太好了,我還是閃開讓專業的來。大家點進去看吧!
-
同理心地圖 Empathy Map: 設想自己站在,在某個當下的感受、心情、所見所聞,痛苦、想法與可望
以上我也不是非常懂,只能點到為止,大概了解。
而這次WorkShop重點在綠色的創造解法
- 影響地圖 Impact Mapping
- 故事對照 User Story Mapping
- 至於 拆解評估 、 發佈規劃 也是很重要的議題,值得思考但目前還不清楚。
這邊只要知道,探索User有紅色箭頭這些武器,嘗試創造解法有綠色箭頭這些方法即可,往後有需要在深入研究。 我自己認為,目前soho案子最缺乏的是紅色箭頭思考方式。
產品開發與Design Thinking, Lean Startup, Agile的關係
設計思考 Design Thinking 本質是觀察與探索User,一場慢長耗費腦力煎熬過程,在架構中扮演醞釀,理解User並歸納或推理出痛點(Pain),最後設法激盪出(Synthesis)出可能的解法,不段嘗試並改進。
觀念可以參考我介紹Design Thinking的Slide。有興趣可以google IDEO、David Kelly和 Stanford d.school等關鍵字,自行深入品嚐。
精實創業 Lean Startup 的精神在於快速迭代(Iteration),從每次迭代中,先開發出一些雛形,拿給User使用獲得回饋(Feedback)並學習經驗,修正構想idea,再次測試idea。在適當時機(P.S.苗頭不對,作不下去)時軸轉(Pivot),也可以說變通的藝術XD。在精實創業 Lean Startup 整個架構扮演不段嘗試循環過程。
敏捷開發 Agile 則是在需求可能變的狀況下,團隊有效率Deliver Code,而且更有信心開發出的功能是User想要的。 在整體架構中,針對精實創業 Lean Startup的情境,打造一套對應的開發方式。
流程
從構思想法、理解客戶、敘述故事、探索細節的脈絡進行。我自己認為可以構思想法和理解客戶應該混雜再一起,或者是說過程是非線性依序的
初步想法
{% asset_img brainstorming.jpg %}
參與者最好具備
- 設計思考的基礎經驗
- 視覺化思考的經驗
設計思考可以參考這本『設計思考改變世界』( Change by Design: How Design Thinking Transforms Organizations and Inspires Innovation),這本書提到許多設計思考實際案例,許多都是IDEO公司的real world case。
主要精神
- Empathy:深入觀察
- Define:選定 Point of View,試圖從洞察(Insight)找出痛點(Pain)、需求(Need)
- Ideate:發想解法的可能
- Prototype:建在原型
- Test:實際測試原型,獲得測試與回饋
老實說,這些招式沒有親自操練過,單純看文字完全沒有辦法有收穫,建議找一個好的workshop,花個幾萬塊上一次課比就好。
視覺化思考我滿推薦『餐巾紙背後』(The Back of the Napkin: Solving Problems and Selling Ideas with Pictures) 這本書非常適合給投影片只有文字的人,我自己把他當作一般生活版的UML,最好的練習方式就是在投影片或者是畫白板解說情境中,多多琢磨如何用圖像表達。
定義產品
問題
影響地圖 Impact Mapping
對的假設找出方向,錯的假設知道走錯路,重點是如何知道對與錯
首先,先訂定希望達成的商業目標,決定需鎖定的客戶或User,並且列舉出要被處理的引想或問題 創造出這個估能後,能夠緩解或解決影響,促使達成商業目標。
過程中,必須不斷的精練,詢問自己:『哪一個才是最重要的』,要時間、資源有限的情況下,必須要針對最重要的處理。
假設,我是認為是影響地題的心臟,假設可以解決問題達成目標,需要什麼功能?有了功能假設可以解決影響? 假設完成,重頭才要登場,我們要試圖去驗證假設,使用問卷?使有者考察?製作原型?驗證假設是否有效,要關整個商業模式是否能運作。
魔鬼藏在細節中,實際操練時,很容易出現幫角色腦補影響或自以為合理的情況,將自己認為的想法,添加在影響地圖上。這非常危險,容易造成自我感覺良好,最終早至商業決策誤判。
舉例
幻想角色擁有影響問題,認為優良的UX可以讓User很想用等,這些都是常發生的的思維陷阱,因此我自己加上了綠色區塊與文字強調,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假設。
實際案例
訪談
訪談是為了驗證影響地圖中的假設
訪談準備
設想一下,進入一迷宮手上沒有地圖(目標),如何找到寶藏呢?當然需要事先知道要去哪裡挖寶,做事才有效率而非無頭蒼蠅。
分群分析與擬定關鍵問題
範例:
在設計問題,需思考並挑選挑選 特質選項 和 尺度 。
可以詢問自己:
- 選擇詢問此 特質選項 ,能否 影響地圖 Impact Mapping 中的假設?如果不能要換成?
- 選擇 尺度 時,思考這個精細度是否大太或太小?是否有意義?
我們需要擬定出一份,可以確認我們假設的問題,我們的目標客群(Target Audience)存在我們假設的問題,或者目標客群是否真實存在。
舉例
目標是客戶是有錢老年旅行者,我們假想他們行動都不方便,需要簡單輕鬆的旅程。那就必須在問題設計關於旅行中,移動或交通負擔,是否真實造成控擾?有錢的老年人是否有旅行意願?有錢是多有錢?是否會花費在旅行?等等問題。
訪談流程
訪談與其說是一種技術,更像一門藝術
訪談通常至少會有2人以上進行,1人負責詢問,1人負責紀錄,也會搭配影像或錄音。流程如同上面投影片內容,首先破冰,向對象說明目的,並收集資本資料。
次之進入核心 - 確認用戶問題,詢問事先設計好的問卷或問題,其目的為獲得可以直接或間接 驗證影響地圖Impact Mapping中的假設 。
最後總結一下,確認一些關鍵的項目,自己的理解是否和對方一致,並答謝受訪者。
訪談關鍵
- 探索客戶世界 (不可以問假設性的問題、引導是問答、是非題)
- 提出 開放性 、 具備延續性 的問題,讓客戶說出 真正的經驗,已經發現的事實、完整流程
- 理解他的 動機 與 考量
- 盡量不要用話語 干擾客戶意識 或 分享的經驗
Insight
- 觀察能力是關鍵內功,design think / google sprint都是外功
額外玩法
- 多人訪談者,可以在會去後作交叉比對各自理解,抓出不同的觀察面向,盡可能還原受訪者經驗的全貌。
同理心地圖
同理心地圖:一種挖掘User經驗的工具,提供一些提示,讓訪談者知道需要注意哪些部分,並免遺漏。
不要 幫 使用者想, 站在 使用者的角度想 設法 體會 使用者的經驗,理解客戶的 動機 與 感受
想辦法讓受訪者說出,整個故事從頭到尾說一次
設法拿到 User的 whole picture
提醒: 你必須在意並紀錄
- 他/她真實做了的事情(流程)
- 他/她的考量
- 他/她的動機
使用者故事對照 User Story Mapping
使用者故事對照 User Story Mapping 是希望能夠將User 實際使用產品的工作流程(Story) 視覺化,完整的走過一遍所有的產品功能。這些功能尚處於high-level的層級,單純從使用的觀點描述,無須幫含技術細節,並與User討論出優先順序,劃分出第一版release需要的功能,即為 Minimum Viable Product (MVP)。
Minimum Viable Product (MVP) 的意思是最小可行的產品,目的儘快驗中出產品在市場反應,是否如你預期解決User痛點,並且有人願意購買。
提醒
- 針對細節的流程,包含系統面功能
- 相對於 impact mapping 是大方針,從 role 角度出發,因此可能有多張 User Story Mapping
實際上我也在研究操練中,詳細請參考以下。
參考:以下網站、上課程或買書
MVP in User Story Mapping
MVP是否一定要實作?!可參考David Ko的Blog,也許可以先用 “pretotype"先驗證需求的是否從在與。最著名的例子就是Dropbox一行code沒寫,就先作idea promotion的影片,在網路上風傳,才開始implement。
參考
協同設計流程
需求實例化
這部份我還沒有深入的研究,希望未來可以找時間來詳細理解概念。可以先參考下方資訊簡單理解。
參考
- Specification by Example - 團隊如何交付正確的軟體, xdite
- Specification by Example: How Successful Teams Deliver the Right Software
總結流程
Group Retrospective Discussion
- 連貫性
- 訪談的藝術
每一動作邏輯之連貫性,至關重要。舉例說影響地圖的假設,是否能與用戶訪談呼應,維繫著整個驗證過程是否合理。等同於要一直問自己,為什麼要作這一步,和之前關聯是什麼?
對於完全沒有訪談經驗的人,如何讓對方說出"真實的情況”,非有有挑戰性,很容易問到對方句點,或者引導對方想法。
參考資料
投影片與工作訪來源: David Ko, Agile Taiwan Community
作者參考資料
活動資訊:Agile Meetup HsinChu 2017 二月份聚會 - 敏捷需求探索
我的補充參考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