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源

過去參加過 design thinking workshop 花費不少鈔票,對過去身為學生的我來說,是一筆不小的金額,但對我的影響非常深遠,讓我瞭解更多除了工程技術視野以外的世界。

因此,我特別注意軟實力的分享與聚會,剛好在新竹在地唸書這段時間,無意見發現了三叔公的敏捷社群,我的直覺告訴我,這些聚會分享都是很有價值,在外面上課程要花費不少鈔票,可遇不可求;在很多一般技術社群中,要遇到類似性質內容更是困難。

每個月舉辦各種軟實力的內容之豐富,如產品探索、服務設計、敏捷導入、開發測試……etc,我也因此參加了四次 Agile Tour HsinChu,可說是上好上滿XD,對我來說就像是挖到『風水寶地』一般,可以源源不絕得探索各種領域,處處都有寶藏

在這次 Agile Tour HsincChu 中,印象比較深刻的內容,大多是故事性比較強,引人入勝讓人不目轉睛,又或者是 workshop 這類互動性強,有實際動手和小組一起討論的活動,讓人記憶點特別深刻!

敏捷一千零一夜 - 三年的體悟(講者:范姜士武)

根據講者的經驗,分享出公司上層與研發主管,如何看待敏捷導入後的感想,從就像看 blogger/youtuber 的食記,讓吃過的告訴你到底好不好吃,更具說服力!

此外,敏捷對於職能區非,有別於傳統 function team,以技能區分,更著重在團隊如何為產品提供『使用者渴望的價值』。

另外,我滿認同講者的觀察,真的專家和假的專家的區別在於:教導 『Mindset』還是『Practice』;並不是說 Practice 不好,而是大師身上更值得學到的,通常是抽象或 high-level concept,這些 concept 貼近問題本質,更能切中問題要害。

系統工程師的 DevOps 實踐之道(講者:凍仁翔 )

最大的收穫,講者在演講在中,用了一張非常視覺畫的架構圖,解釋我們『廣義的 DevOps 是什麼?』,讓我們清楚了解『敏捷開發(Agile)』和『IT system management (ITSM)』各別在整個系統中的位置。 這可以提醒我們,在整大架構中,到底為客戶價值(Value)做了哪些事情,好讓我們不會迷失在執行的細節中。

從用戶價值定位市場趨勢(講者:陳啟彰,Nor Chen)

『一個長久以來的問題,到底TA是誰?要同理的對象是?到底如何找到產品的TA?』

在傳統產業沒有使用者研究的概念,造成各種服務廠商(SEO,Blogger,廣告…etc)對 TA 有各種想像,這些想像不一定完全捕捉到 TA 的樣貌,那到底怎麼找 TA 呢?可以嘗試從使用者光譜光譜,尋找出線索,首先必續定義出你的維度變數,如下圖(醫院的案例),再從中尋找極端用戶:

在進行專案中,兩種經典的使用者研究方式,各有其優缺點。

  • 1.先找受訪者 :增加使用者的接觸、Persona貼近真實使用者、專案時程拉長
  • 2.先定Persona :專案速度較快、可能會省略尋找受訪者、但至少不是主觀開發設計

此外,對於使用者的痛點有更深一層解釋(如:系統性的痛點、個人痛點、需求痛點),我們也常常在使用者研究中聽到『脈絡』一詞,講者也提供脈絡的觀察方向與案例

Workshop 內容:開一間渴望的咖啡店

題目是讓我自己開一台咖啡店,大家事先在一張類似 persona 的表格中填寫自己基本資料與對咖啡店的一些問題;在由團隊討論的方式,彙整開設的動機(從大家對於去咖啡店的喜歡與不喜歡出發),分門別類,提取背後的價值,如下圖:

這是一場印象很深刻、非常好玩的 workshop,能從講師身上學到更多尋找TA的技巧。其實不只在專案開發,在許許多多產業(行銷、經營粉絲專業…etc),都可是嘗試使用類似的方法尋找 TA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