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utline
學習目標
- 對 『系統思考』有初步理解
- 將問題畫成 Causal Loop Diagram (CLD)
簡介與動機
System Think 系統思考
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的教授 Peter Senge 在 第五項修煉 一書中提及過 system thinking,影片由作者闡述其意義。在解釋任何名詞之前,他先以每個人都能理解的例子 —『家庭』,你是否是家庭中一位成員?家族成員有誰?彼此之間的關係與互動?做了哪些事情會造成什麼結果?每一個人都有經驗也能簡單回答出一些描述,這是非常貼近你我生活經驗的系統。
如果看完後你更有興趣,想激發更多學習動機(?),可以再觀看另一個課程 MIT 15.871 Introduction to System Dynamics (只有第一集免費,其他資料沒有公開)
課程內容從 2:43 開始有介紹系統思考的概念
系統
生活中我們試圖解決不同的問題,達成期望的目標,但面對複雜龐大的問題,不一定能完全釐清問題、抓到重點,這時候應該想想問題的整理輪廓,是否像座冰山…
(keyword: iceberg system thinking)
圖片的冰山圖訴說著個人、組織(只要有人的地方,
就有江湖)背後發生的故事,有些看一目了然,但有些隱藏底下無法直接觀察。
發生過的事件是 Event,例如:一次拖延工作的事件;經由長期觀察或歷史統計過可以描繪 Behavior 和 Pattern ,例如:是否時常出現拖延的徵狀; 而後試圖找出產生 pattern 的眾多原因(變數),用解釋的方式嘗試將其建立關係,最終以間單化形式呈現,能夠獲得 Structure of System 也就我們稱呼的『系統』,藏在系統背後有一種我們如何思考問題脈絡、秉持的價值與核心動機 - Mental Model。
深入閱讀 : Mental Model
Causal Loop Diagram (CLD), 圖像化 Structure of System
工作坊講者介紹的是Causal Loop Diagram (CLD):Causal 表達因果關係,我們想要解釋其原因,找出影響的因素(變數) Loop 表達因果關係(link)的連鎖循環。為什麼 Loop 重要?Loop 直接影響系統的動態 Dynamic (即變化量與趨勢),通常企圖調整動態是解決問題的一個種手段。
以下圖為例,先讓我們看看CLD的廬山真面目:
https://upload.wikimedia.org/wikipedia/commons/e/ea/Adoption_CLD.svg
圖中有幾個元素:
- 變數(Variable):黑色文字的 Adoption Rate, Potential Adopters, Adopters
- 正負符號:代表變數的影響是正相關/負相關,例如上圖: Adoption Rate 上升會造成 Adopters 增加,就代表正相關,反之亦然。
- 迴圈(Loop): 藍色文字與圓圈箭頭,比表示一段封閉完整的循環,例如上圖:Adoption Rate => Adopters => Adoption Rate 即是一個迴圈。迴圈分為兩種:
- 增強迴圈(Reinforcing Loop):標記為R,代表迴圈會一其中的變數增加而產生正向循環,不斷上升,如上圖:右邊藍色 Word of mouth 。
- 平衡迴圈(Balancing Loop):標記為B,代表迴圈會自我牽制,達到平衡。如上圖:左邊邊藍色 Market saturation。
深入閱讀:
其他表達系統的方式如:
當我們大概知道 CLD 的長相,但要如何建構呢?
如何建構CLD? (Workshop小組操作過程)
1.描述問題與定義主軸
Workshop 範例中直接給我寫好的問題,如下圖所視
但已經明確得寫下這樣的文字,代表對問題已經非常明確,但實際使用時『精確描述出問題的輪廓』是不可缺少的一環,是困難但非常重要的,一旦在這個階段缺少資訊,會影響到後續建構系統的品質。
Workshop 中就有另一項活動是要我麼自己出題目,但發現好難寫清楚
主軸考量
- 目標:要解決的問題必須明確
- 問題範圍(Scope):避免過度發散
- 對象(人) :有可能是 stakeholder 或 User,明確要服務的對象
- 利害關係(對人、事情)
- 環境(Environment):環境對人的影響或互動
如上面的案例 角色是__學生taco__, 老師 目標是__改善英文成績__ 利害關係可能有:父母對成績的要求、taco被全班嘲笑、taco的心情…等等 環境可能有:上課教室、補習班、家(父母,睡眠)
2.尋找變數
什麼是變數?
- 通常和時間有關
- 會改變的量值
- 通常可能是名詞或名詞片語
- 和等級/程度/量化的名詞有關
- 以正面或中性描述(避免負負得正那種容易搞錯的名詞)
- 避免增量或減量,但差值是OK
- 初始不要太多,3~5個即可,之後再慢慢增加
團隊操作
團隊成員先各思考問題系統的變數(Variables),以便利貼寫下,設定時間限制,等時間到大家各自貼出 討論並統整變數,下圖就是延續前面範例中,我們這組找出最一開始的10個變數。
3.建立關聯(link)
建立關聯性 link (我自己發明的詞彙),將變數之間互相的關係畫出來,其中包含:
- 箭頭方向(誰影響誰,或誰受誰影響)
- 正負符號(正相關/負相關)
目的是理解變數之間關係性和影響的方式。如下圖:1.『睡眠Time』正相關影響『上課專注程度』、2.『目前成績』負相關影響『成績差距』
觀察變數的的link,可以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:
- 關聯最多的變數有可能是問題主軸
- 或者是__來自過度簡化的兩個變數之間的關係,需而外新增變數__
- 關聯很少的變數,出現這種孤兒變數,必須考慮其必要性
- 藉由此關聯可以重新思考,變數定義的是否恰當
4.完成系統的 CLD
4.1 先建立一條簡單迴圈(Loop)
將變數放到平面上,先建立其中一條,然後重新檢視 link 的關聯是否合理,是否缺少變數或存在不必要變數
在 workshop 中觀察我們在組的過程,發現容易建立一口氣太複雜的迴圈,導致系統太過複雜需要在簡化。
反映出『先建立一條簡單且最重要的迴圈』這個步驟不能省
4.2 完成所有迴圈
刪減和除錯修正才是關鍵
- 檢查是否存在無限上升的迴圈
- 檢查變數與迴圈是否對__要解決的目標有幫助__
以下為我們這組結果(taco英文成績的例子):
- 藍色虛線圓圈是事後檢查,發現可以簡化的變數,太過詳細對整體尋找問題用處不大
- 紅色虛線圓圈是無線上升迴圈
隔壁組的結果(另外一道題目)
使用注意事項
- 使用 system thinking 最好的方式是團隊一同解決問題,個人使用system thinking 容易找不到盲點
- 非常燒腦,需要食物支援才能進行XD
- 大家對於意見有點含蓄,放開才能流暢的修改系統
深入了解
-
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在 Coursera 有一堂4週的課程 『Systems Thinking In Public Health』,實際應用在公共衛生領域,introduction of this course,Course Preview
-
The system thinker 收錄許多消關的介紹文章
Reference
- Agile Meetup 新竹 2018/01 系統思考工作坊, Taco San 以及作者的投影片
- Wikipedia
- Introduction to Systems Thinking
(以下尚未整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