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tartup 硬體開發遭遇什麼陷阱?
https://www.pexels.com/photo/close-up-finger-hurt-pain-433625/
想像一下,你是一名新創公司的頭號工程師,公司沒有資源(缺錢、缺人),又正在開發沒人做過的產品,沒有所謂的類似產品可以參考, 一切從零開始打造。新創公司與成熟公司最大差異,新創公司沒有前人累積的軟硬體、經驗與工具,可以借助節省開發,減少走冤枉路的時間, 也就是 Not much to leverage
- what is leverage?
from Mr. Jamie, 創業 CEO:好策略用「支點」撐起地球
更糟的是,你的產品牽扯到硬體生產,硬體不像是軟體,只需要電腦開發與運行程式的裝置就可以;硬體製造牽扯到各種物理限制與考量,不是東西可以動就好;硬體產品不可能完全倚靠自己的公司生產,為了降低生產成本,勢必需要尋找配合的製造廠商,這又是另一個大陷阱。此外,當你的產品需要賣到不同國家,又牽扯各國的認證等等。
所以在硬體製造上,有哪些陷阱可以事先避免呢?
Startup 的先天限制
新創公司普遍有以下的困境:
- 有限資源 Limited Resource(沒錢、沒人脈、沒經驗)
- 需求規格的變動 Specification Change
- Supply chain 需要磨合的成本:
- 必須先知道知道 vender 的特性,才能確保進入 production 能順利進行
選擇 Supply Chain Vender 時你得注意的事:
假設你的產品經過 PoC(Proof of Concept),想要尋找完整的 Supply chain ,請 vender 協助製造生產,你可能會遭遇以下幾種 vender:
樂觀積極 vs 嚴謹保守
- 過於積極樂觀的 vender 對於時間預估和成本會產生很大的變數,跟你說這個產品只要__短短幾個星期__,就可以做完成;但等到約定的時間跟你兩手一攤,說:『還沒做完耶』,你對他沒輒!
- 團隊內要有老手,能夠知道 vender 提出的 schedule 是否合理,然後必須預留時間 margin,就算真的 delay 也不至於讓產品開天窗。
能力上限
- 有些 vender 會誇大自己的製造能力:『這個東西簡單,一定做得出來』,但等到真的開始做,才跟你說:『抱歉,做不出來』
- 要有能力知道 vender 的能力範圍,被 vender 虎爛
做事品質的要求
- 觀察 vender 做事情的品質、細心程度,這關係到產品成與敗
- 品牌廠最終還是要__設計測試卡關進行驗收__
陷阱一:選擇 ODM 花費更多人力與時間
- 發 RFQ(報價單)
- 廠商評估
- 回報價/schedule/compliance
- Review & 討論 -> 詳細規格
- RFQ2, RFQ3….
常見延宕原因:
- Quotation 尋價內容與跟催
- 技術限制(vender 就是做不出來)
- 規格的變動
- 法律文件(來回就要好幾個星期)
- 產品多個部分由多個 vendor 廠商的 coordinate
- 經驗法則:至少要 6~10 vendor 數量才夠
陷阱二:每個 Task 都比你預期還要久
- 你的案子對 vender 來說,priority 很低,因此都被排在很後面
- 新創公司人力有限
- 沒有大公司的系統與體系(QA team, 採購 … etc ),在某些工作上效率較差
- 採用 Solution 的陷阱:
- 使用 open source 的風險:open source 改版
陷阱三:你會忽略的 DFx (Design for X)
你的產品設計不只需要能正常運作、滿足客戶的需求,還考量很多生產、運送、安全…等考量,這類事先設計的概念成為『Design for X』, X 可能為許多不面向,自行替換。
Design for
-
Feature, Performance, Quality & Cost
-
Purchasing : Lead-time, availability, MOQ(最小採購批量):IC,塑膠,螺絲 (零件是否好採購)
-
Safety
- EX:塑膠的耐燃性需求
-
Manufacturing
- tooling拔模角/入料點
- 噴漆/印刷治具
- 可組裝性
- PCB測點 (Testing)
- SMT vs DIP (良率會因為DIP在大量生產時造成問題,盡量選擇SMT)
- Production test plan & FW/SW
-
Logistic : 序號, 包裝運送, RMA (保固期、退貨需要知道生產日期)
陷阱四:品管經驗不足
大家都不熟悉 Certification ,沒作過的產品不知道相關 Certification,大概有幾種,但主要還是要自己做功課
- EMI/EMC/ESD/safety
認證需要注意:
- 產品類別
- 地區性
關於品質
- 你需要 QA test plan
- 特別是 hardware 需要搭配 web/mobile client application, server 都要有
- 你需要建立 bug tracking system
- 購買必要的 facility (chamber之類的,測試產品在溫度、濕度等等狀態下能夠正常工作)
- 沒有時間測試每個 design change
- VQA/IQC 允收標準 vs Yield Rate
產品賣出不等於結束
- Specification 中不穩定的 Feature 一定要持續追蹤
- Critical Issue 要花時間要了解細節
- RMA rate 退貨率的計算
其他
講者在演講尾端有分享一些 bonus 的 talk
定價策略 Magic Method
Benchmark
- 參考類似產品的價格來定價
沒有類似產品怎麼辦?
Cost + Profit Margin
- BoM cost x2 x2
矛盾之處:
- 太貴怕賣不出去
- 能多賺點一點錢,難道就不能定更高的價錢嗎?
定價策略的上上策 - 找個專業的 Sales
好的 Sales 可能的策略
- B2B, 價格不透明
- 綁不同的packages可以有不同的報價與付款方式(拆解 function 變成不同方案)
- 付費方式要依據不同地區的有所差異
- 不同客群能接受的價格不同(大型機構與小公司)
Planning (Magic Number)
當不知道如何規劃時,將預期的__時間與人力 X 2__作為評估數字,估算公司到那個時候是否能撐的下去,來決定是否要進行專案下去。
產品力
這部份是我自己補充講者的內容,我解釋成『讓你的產品真正的解決使用者的痛點』,必須仰賴 User Research 和市場分析,作產品不是工程師自己關在家裡觀落陰,使用者不會憑空出現,需求也不是用想像得來的。因此,我忍為團隊必須要有專業的使用者研究員,確定產品的方向,一旦有誤及早修正。
感想
對於小家公司的意義
對於小型 supply chain vendor ,以往很多 Case 都是有數量少、市場不確定高、需要跨領域整合(機構、電路、外殼、包裝…等等)的產品 除小量的生產外,還需要協助產品的優化,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。
團隊必備技能
一個功能健全的團隊,成員必須要具備以下能力(可以一人有多種技能,但不要操死人)
- 需要一個好的 sale
- Designer
- User Research
- 財務 管理財務
- 找錢(funding)
- 機械工程師(ME)機構設計
- EE
- Software
Sales 很重要
好的 sales 可以從跑市場的時間中,同時收集使用者痛點與市場現況,非常重要!
Reference
- 2018/4/25, Presentation from Antony Ko ( umbo CV, Hardware VP )
- leverage槓桿, Mr. Jamie
- RFQ,專案產品開發時程之專有名詞 (RFQ,Kick-off,EVT,DVT,PVT,MP)